触碰右侧滑开
乌海“解渴”记
发布时间:2025-09-22 19:05:00 作者:市政府办公室 来源:乌海日报

  促进节水行动

  开源、节流、挖潜、建机制、布水网……近年来,我市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强化“审、批、取、供、用、节、排”全过程管理,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全方位开展深度节水控水行动,让每一滴水都发挥最大效益。如今,我市三区全部建成了县域节水型社会,获评自治区级节水型企业7家、园区1家。全市工农业节水量991万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38.18立方米,远低于自治区总体水平,成为水资源高效利用“优等生”。

  节流:精打细算拧紧“水龙头”

  晨光沐浴,海勃湾区滨河景观带里土壤墒情监测站正静静运转,智能系统实时感知墒情与植物需水,为每一株苗木实现精准“补水”;鸥鹭群翔、野鸭戏水,昔日的泄洪通道——凤凰河与巴音赛河,已蜕变为城市“生态走廊”……一幕幕节水用水新图景,是我市全面推进深度节水控水、提升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生动注脚。

  乌海地处三大沙漠交汇处,干旱少雨,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20%,水资源短缺长期制约发展。

  水资源“家底薄”,节流是根本出路。

  多年来,为持续推动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我市率先在自治区印发“四水四定”实施意见,开展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发布《乌海市水资源(2020—2022年)》白皮书,创新实行水资源“预算+计划+定额”的“3+”管理模式,制定《乌海市水权交易实施办法》《乌海市农业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管理办法》《乌海市节约用水奖励办法》,为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双提升提供了制度保障;颁布《乌海市节约用水条例》,为推进全过程、全链条、全要素节水提供法治保障。

  2022年,我市率先在全国开始水预算管理探索,借鉴财政零基预算管理模式,树立“像管钱一样管水”的理念,制定《乌海市水资源预算管理实施方案》,按照“先预算后用水,无预算禁用水”的基本原则,对配置水量细化分解、逐月调度、动态调整,将节余的水指标纳入市场化配置,鼓励水权流转,推动实现水资源动态精细化管理。

  作为工业城市,我市工业用水在总用水量中占比较高。为推动工业节水减排,我市完善市、区两级取用水管控体系,要求新上工业项目全部达到领跑定额标准。

  为全面促进农业节水增效,我市深化农业水价改革,将农业水权分解到地到户,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发展高效农业节水灌溉。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0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今,我市万元GDP用水量远低于自治区平均水平,三区已全部建成县域节水型社会,2024年获评自治区级节水标杆企业1家、自治区级节水型企业1家;在全市开展节水奖励工作,6家企业被授予“工业水效领跑奖”,2个工业园区被授予“节水工业园区示范奖”。

  此外,我市大力开展城镇节水降损,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107公里,管网漏损率为8.69%,累计创建节水型学校、医院、企业等65家。

  挖潜:挤出水资源“发展空间”

  内蒙古东景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创新“绿色脱盐”节水技术,成功实现废水零排放,吨脱盐水能耗降低95.5%,入选水利部首批合同节水管理工业领域典型案例,成为自治区节水标杆企业。乌海黑猫炭黑有限责任公司利用脱硫脱白(水)项目、空冷技术、蒸汽冷凝回收系统三大支柱构建的精密节水网络,年节水54.8万吨(相当于7000户家庭年用水量),实现废水“滴水归仓”。

  节流用好每一滴水的同时,我市还通过挖潜的方式不断破解城市缺水之忧。

  近年来,我市将再生水、矿井水、苦咸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区域水资源统一配置,打造“工业第二水源”。在实施巴音陶亥苦咸水资源、乌兰淖尔微咸水资源化利用项目,挖掘非常规水资源近2000万立方米的同时,推进全市21处矿井水收集利用,补齐城市“毛细血管”,杜绝水资源的跑冒滴漏。

  同时,我市积极构建“三区一园多点”的再生水利用布局,推动全市6座污水处理厂提质扩能,畅通输配管线,建设“污水处理厂+企业”的一点对多点再生水回用系统,进一步扩大再生水辐射和覆盖范围。2022年至2024年间,年均再生水利用量超过2600万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超过90%,为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离不开节水产业。我市把发展节水产业作为节水工作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在全国率先印发实施《乌海市节水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动力、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节水产业发展格局,把节水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坚持开源、节流、挖潜、布水网、建机制多措并举,尤其是在推进工业节水方面,我们强化‘审、批、取、供、用、节、排’全过程管理,通过广泛宣传和有效的管理手段,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积极开展节水改造,取得了显著效果。”市水资源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增效:释放水资源“增值空间”

  金秋时节,乌达区乌兰淖尔镇富民社区的农田里,连片的玉米随风摇曳,泛起层层绿浪。种植大户秦国庆缓步走在田埂上,脚下的土地平整宽阔。仔细看去,玉米植株间铺设的一排排黑色管道,如同卧龙蜿蜒,将水和肥料精准送达作物根部,默默滋养着这片即将丰收的土地。他随手掰下一穗玉米,语气中满是喜悦:“你看这玉米,穗大粒满,今年收成肯定好!”

  “以前这地可不像现在这么整齐,田块零零散散,浇水靠大水漫灌,既浪费水,效果还不好。”秦国庆说,“多亏政府牵头,企业出资帮我们建起了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现在用水效率提高了,水费省了一半。听说省下来的水,还能变成钱嘞!”

  节约下来的水如何产生效益?在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乌兰淖尔镇节约下的“农田水”正源源不断地变为企业“发展水”,保证了各项生产装置的“常、满、优”稳定运行。

  “一边是企业缺水、发展受限,一边是农业用水粗放、浪费严重。通过水权交易,我们不仅盘活了存量水资源,也让企业发展更有底气。”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向东介绍,企业通过为乌达区乌兰淖尔镇投资建设的水肥一体灌溉系统工程,再将农业节约的水量通过市场化方式转让给企业,既帮助农户增收,也缓解了工业用水紧缺,真正实现了双赢。

  面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常面临的用水不平衡和我市农业用水方式粗放的双重困境,市水务局为工农业用水“牵线搭桥”,通过跨行业水权流转,在控制用水总量的情况下,实现水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2023年,水利部印发《关于推进水权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跨行业、跨区域水权交易。在这一政策指引下,我市水权改革实践逐步开花结果:

  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投资6800万元建成农业节水灌溉工程,使乌达区1.25万亩农田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每年可为工业流转274万立方米指标;乌达区雨润三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农业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技术,根据作物需水量精准灌溉,有效减少水资源浪费;海南区神华煤焦水权转让项目,每年可为工业流转421万立方米指标;海勃湾区系统谋划实施泵站整合与全域农业节水项目,有效提升农业取水效率……

  不仅如此,我市还积极拓展跨区域水权交易路径:在自治区协调下,与巴彦淖尔市开展闲置水指标交易,有效缓解了120余家工业企业用水难题。

  节水之路,没有终点。持续推进深度节水控水,我市正以更坚定的步伐、更创新的机制,书写着黄河流域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乌海实践”。

关闭
保存
打印

上一条:

下一条: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汇雅书世界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3998316,邮箱:zwgkjdk@163.com

Baidu
map